黃瓜細茵性綠枯病的防治
黃瓜細茵性綠枯病

黃瓜細茵性綠枯病

黃瓜細茵性綠枯病



【癥狀】葉、葉柄、莖、卷須、果實均可受害。葉部染病,初在水孔附近產生水浸狀小斑點,后擴大為淡褐色不規則形斑,周圍有暈圈;嚴重的產生大型水浸狀病斑,由葉緣向葉中間擴展,呈楔形;葉柄、莖、卷須上病斑也呈水浸狀,褐色。果實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狀病斑,后變褐色,果實黃化凋萎,脫水后成木乃伊狀。濕度大時病部溢出菌膿。
【病因】病原菌在種子上或隨病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成為翌年初侵染源。病菌從葉緣水孔等自然孔口侵入,靠風雨、田間操作傳播蔓延和重復侵染。經觀察此病的發生主要受降雨引起的濕度變化及葉面結露影響,我國北方春夏兩季大棚相對濕度高,尤其每到夜里隨氣溫下降,濕度不斷上升至70%以上或飽和,且長達7-8小時,這時籠罩在棚里的水蒸氣,遇露點溫度,就會凝降到黃瓜葉片或莖上,形成葉面結露,這種飽和狀態持續時間越長,緣枯細菌病的水浸狀病斑出現越多,有的在病部可見菌膿。與此同時黃瓜葉緣吐水為該菌活動及侵入和蔓延提供了引起該病流行的重要水濕條件。目前此病已在沈陽、大連、本溪等市大棚黃瓜上發生。
【防治方法】
(1)選用耐病品種。
(2)從無病瓜上采種。
(3)種子處理。瓜種可用70℃恒溫箱干熱滅菌72小時,或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撈出晾干后催芽播種;
(4)加強栽培防病,無病土,重病田與非瓜類作物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生長期及時清除病葉、病瓜,收獲后清除病殘株,深埋或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