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枯萎病的防治
扁豆枯萎病

【癥狀】植株染病后,莖部皮層開裂,易生不定根。濕度大時莖基部或中部分枝處生白色至淡紫色或粉紅色霉?fàn)钗铮械木叱赛S色粘質(zhì)粒,縱剖病莖可見維管束已褐變,病菌及其分泌毒素堵塞輸導(dǎo)組織,影響水分和養(yǎng)分運輸,葉尖或n十緣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水浸狀斑點,莖葉由下向上逐漸凋萎變黃,雨季常見成片枯死。
【病因】以菌絲體和厚垣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病菌從傷口侵入,在田間借灌溉水、昆蟲或雨水濺射傳播蔓延。高溫多濕條件易發(fā)病。植地連作、土質(zhì)粘重、根系發(fā)育不良易發(fā)病。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差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枯萎病的品種。
(2)重病地實行水旱輪作2~3年,不便輪作的可覆塑料膜進行熱力消毒土壤,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肥施用量。
(3)加強檢查及時拔除病株,淋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混合氨基酸銅水劑300倍液、12%松酯酸銅乳油500倍液,每穴噴淋對好的藥液0.3~0.5kg,隔7天一次,共2~3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