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豆病毒病的防治
病毒病

【癥狀】菜豆病毒病多表現系統性癥狀,病株出苗后即顯癥,因引起該病的病原種類很多,田間多發生混合侵染而產生不同癥狀。植株受害后,葉片出現明脈、產生褪綠帶、斑駁或綠色部分凹凸不平,葉片皺縮、扭曲、畸形,植株生長受抑制,株形矮小,開花遲緩或落花,開花結莢明顯減少,豆莢短小,有時出現綠色斑點。
【病因】此病主要由菜豆普通花葉病毒(Bean commom mosaic virus簡稱BMV)、菜豆黃花葉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簡稱BYMV)、黃瓜花葉病毒菜豆系(Cucumber mosaic virus-phaseoli)、番茄不孕病毒(Tomato aspermy virus簡稱TAV)、煙草花葉病毒(TMV)、馬鈴薯Y病毒(PVY)和蕪菁花葉病毒(TuMV) 等多種病毒單獨或幾種混合侵染引起。病原主要來源于種子,主要靠蚜蟲傳播,也可由病株汁液摩擦及農事操作傳播。高溫干旱,蚜蟲發生重是此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年度間春、秋季溫度偏高、少雨、蚜蟲發生量大的年份發病重,栽培管理粗放、農事操作不注意防止傳毒、多年連作、地勢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過多的田塊發病重。
【防治方法】①及時治蚜:及時防治好蚜蟲,藥劑可選用蚜虱凈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倍液。②選用抗(耐)病品種,種植無病種子,播前種子消毒處理。③培育無病適齡壯苗:無病株采種,無病土育苗,適期播種。育苗階段注意及時防治蚜蟲,有條件的采用防蟲網覆蓋育苗或用銀灰色遮陽網育苗避蚜防病。④加強栽培管理:發病初期應及時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銷毀,清理田邊雜草,減少病毒來源。合理密植,土壤施足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使土層疏松肥沃,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減輕病害。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⑤藥劑防治:發病初期開始噴藥保護,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用1~3次,具體視病情發展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