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迎青:把蔬菜奉獻給更多有需要的人
蔬菜網 時間:2018/1/2 來源:鳳凰網 閱讀數:445 網友評論:2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小區里的環境越來越好,‘筑綠園’項目也做的越來越好,更期望可以跟日間照料中心合作,可以把我們的蔬菜,奉獻給更多有需要的人。”金筑社區書記陳迎青說。
陳迎青,今年36歲,現為金閶新城金筑社區書記兼主任。自擔任社區書記以來,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鉆研,得到了領導贊譽、居民認可。
金筑社區是白洋灣街道下屬管理的一個新建拆遷安置社區。居民大部分是失地農民,對土地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懷。談及小區狀況,金筑社區書記陳迎青如數家珍。她說,在2013年底社區正式成立之初,她和一起組建社區的工作人員就挨家挨戶對居民進行走訪,建立了一戶一檔。走訪中發現,金筑家園小區現有居民80%來源于白洋灣地區的新城村、新益村、富強村和民主村,生活習性類似,普遍存在種菜的念頭。由于有著濃濃的“土地情節”,在交房入住初期,居民毀綠種菜的情況時有發生,后經城管、物業和社區三方合力整治,問題得到緩解。為防止這一情況回潮,社區多方爭取,依托市蔬菜研究所這一專業機構,建立了盆栽蔬菜科普館這一主陣地,并精心謀劃一系列活動,引導居民將種植熱情轉移到家庭盆栽蔬菜種植,開辟失地農民的“新耕地”,打響“綠色健康、科普惠民”的特色品牌,建立綠色環保、生態健康的優質小區。
如何正確引導和釋放“高樓農民”的“土地情節”呢,金筑社區進行了不斷的摸索與嘗試。陳迎青說,已經確定了解題方向,即把“蔬菜請進盆子里”,將“菜園子”搬到失地農民的客廳里,為居民開辟一塊種植“新耕地”。同時,由于社區離蔬菜園藝場很近,也就利用這一資源,經常邀請居民前往蔬菜園藝場學習,甚至開辟土地,種植蔬菜。同時,通過前期準備,社區工作站招募到一批盆栽蔬菜愛好者,形成了一支甘于奉獻的志愿者隊伍——筑綠蜂。
近年來,社區依托盆栽蔬菜科普館,通過廣泛宣傳,組建“筑綠蜂”志愿者團隊,開展“種植攻略”大講堂,筑綠園——城市綠色農莊,變廢為寶——盆栽DIY大比拼,“我植我秀”等一系列活動,從原來的毀綠種菜,逐步引導居民把蔬菜請進盆子里,并將“菜園子”搬到客廳里。同時,“筑綠蜂”志愿者們每年定期入戶宣傳“筑綠園”項目,并勸導居民們不要毀綠種菜。她們還跟轄區內15戶困難家庭以“一對三”的方式結對幫扶傳遞愛心,將種植出來的果蔬定期送給小區內困難家庭。在陳書記的領導下,金筑社區還榮獲了2014年度區級榮譽“蘇州市姑蘇區社區科普惠民服務站”,2015年度市級榮譽“蘇州市社區科普惠民服務站”,2016年度省級榮譽“江蘇省科普示范社區”。
相關新聞
- 四川自貢美女“農場主”返鄉創業 要讓更多人...
- 重慶譚希:差異化種植蔬菜走出一條致富路(圖)
- 走南闖北的“蔬菜經紀人”(圖)
- 從蔥姜小攤到蔬菜供應商 他堅持誠信經營(圖)
- 杭州:他不惑之年創辦蔬菜農場(圖)
- 農民兄弟的“蔬菜大哥”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