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種業年度漢字——“推”
蔬菜網 時間:2018/1/2 來源:農財網種業寶典 閱讀數:611 網友評論:1
舊歲的暮鼓即將敲響,種業也即將告別它不平凡的2017。
回顧過去的一年,相信所有人無法否認種業正在悄然發生的巨變。
或許要在多年以后,我們會發現2017年這些看似尋常的變化,影響超出你我的想象。
基于此,農財君推出2017年度中國種業年度漢字:推!
政策成結構升級“推”手
競爭壓力加劇是覆蓋行業上下游的集體感受,政策松綁是背后的推手。
繼深化種業體制改革之后,農業主管部門開始積極推進種業“放管服”改革,即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
改革的關鍵點主要表現在:為減少事前審批,放寬許可條件;強化事后監管,明確主體責任;轉變管理理念,樹立服務意識三大方面。
品種準入市場制度改革*先落地。在傳統國審、省審等基礎上,品種獲得進入市場許可的渠道又增加綠色通道、聯合實驗體以及引種備案等方式。
2017年,行業人預測每年市場上的水稻、玉米品種超過2000個,品種井噴成為本年種業奇觀。
在大量品種入市的情況,且品種同質化嚴重的情況,行業整體進入競爭之痛,千百種企搶市場,觀摩會一場接一場。品種推廣者前要面對激烈競爭,后要面對庫存高壓、資金凍結,甚至有人陷入高額負債泥潭,可謂苦不堪言。
前所未來有的激烈競爭給行業人士帶來的警醒更為直觀和深刻,但越是這個時刻,真正能夠經手住市場考驗的品種越顯珍貴。
有種企負責人直言:“好的品種可值天價,普通品種只可收入倉庫。”在品種準入市場政策放寬的環境,品種競爭開始去行政化,回歸市場本身。競爭之痛是品種持續大浪淘沙必經的一個過程。政策作為背后推手,正不斷促進中國種業品種格局的凈化和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品種推廣者提高自身的育種原始創新能力才是利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行業集中獲繼續“推”進
產業集中程度的速度再次超出大多數人的預期,2017年,全國持證種企數量進一步下降到3293家,較2016年4316家下降1023家,下降幅度近24%。種企數量從2010年8700家銳減至目前數量,是行業正在經歷前所未有大洗牌*直觀的佐證。
據國家種子局局長張延秋透露,種子經營許可證到期、資金鏈斷裂宣布破產、被兼并重組是種企數量銳減的三大原因。在這個過程中,中小型企業*先承受改革之痛,黯然離場。
行業朝著改革的指揮棒方向快速整合,中國種企進入寡頭時代,億元種企數量高達141家,資源不斷向行業頭部集聚。隆平高科于今年收購湖南金稻、湖北惠民兩家區域性大型種企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
在國際市場上,受大宗商品價格走低,拉美市場疲軟,以及美元走強影響,農化行業步入低谷期,企業業績壓力增加,行業整合潮輪番上演。
農業集團之間的超級并購在今年取得新進展或落地,拜耳并購孟山都、中國化工并購先正達、杜邦和陶氏合并,這一系列的并購牽扯的資金超過2000億美元,讓國際種業形成中、美、歐三足鼎立的格局。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種業,整合的大趨勢無法逆轉。行業的洗牌仍在繼續,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之下,還有相當一部分不能夠贏得市場的種企將面臨淘汰。目前水稻種企已形成3-4家龍頭種企,玉米種企仍在痛苦調控階段。在種業兼并重組進程不斷加快,種子研發、生產的集中度明顯提升后,相信屬于國內本土的“航母級”種企將誕生。
國際化進程獲巨頭“推”動
談判三年,收購歷時兩年的先正達并購案終于在本年度6月8日完成交割,中國正式取得國際種業三大企業其中一席。
本年度內種業的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越來越多的種業洋面孔亮相中國。11月8日下午,美國總統特朗普攜代表團訪華,全美*私有控股種業公司斯泰種業就在隨行的商業團隊之中,斯泰種業公司總裁哈里·斯泰表示希望加強與中國業界的合作,擴大該公司在中國的市場。根據11月新簽訂協議,斯泰種業公司將在中國建一個合資企業,更快、更有效地從事種子測試、研究和商業化公司。
國外種企進入中國并非新鮮事,但是今年以來各國種企巨頭在國內的動作明顯活躍于過去。法國 RAGT 公司與哈爾濱益農集團合作;法國馬薩杜爾公司與哈爾濱東北豐合作;美國DAS 公司與北京金色谷雨合作;九圣禾與馬薩杜爾,美國 MASA 公司合作,法國優利斯與中農發種業合作,法國科薩德與黑龍江陽光種業的合作。
除了國際種企進入中國,中國種企也在借助“一帶一路”等良好渠道加快走出去步伐。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種業走出去的一大優勢,種子大量出口至越南、巴基斯坦、菲律賓、孟加拉國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與此同時,中國種企加快國外種業市場的布局,11 月,隆平高科正式通過以 4 億美金與中信農業基金等共同投資收購陶氏在巴西的特定玉米種子業務。截止 2017 年10 月底,通過多次收購整合,隆平高科已和不久前收購先正達的中國化工集團共同進入全球種業十強,排名第 9 位。
國際化成為種業2017的一大標簽,巨頭們推動的力量貢獻巨大。無論是走出去還是迎進來,中國種業的全球化合作目前僅僅處在起步階段,未來仍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種植之難促新模式“推”廣
2017年是種植業難過的一年。在今年,玉米遭遇“高溫熱害”,水稻遭遇“陰雨倒伏”,蔬菜遭遇“凍害減產”,今年大自然給予種植業三場大考驗。
三場天災讓我們認識到,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改變。但農業生產面對的困難,遠遠不止自然災害。大規模高投入高產出的生產模式讓國內糧食庫存高企,連年攀升的人工、農資成本不斷侵蝕農民的經濟效益,因此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呼聲持續高漲。
農業主管部門選擇政策、市場兩手都要抓的思路著手改革,在本年度第十八屆中國糧食論壇上釋放來年水稻、小麥收購價信號:自2018年起,暫停實施早秈稻*收購價政策,將粳稻*收購價再下調0.1元,至1.4元;將中晚秈稻再下調0.06元/斤,至1.3元/斤;2018年將對小麥*收購價進行調整,在目前基礎上調低0.03元/斤,調整至1.15元/斤。自2004年實行稻谷*收購價政策以來,這是*稻谷收購價全面下調。
2016年,玉米收儲制度由過去的臨時收儲政策改變為“市場化收購”+“補貼”的新機制,玉米價格進入下行時期,但市場化成效顯著,今年玉米價格整體呈現漲勢。可以預見,水稻和小麥的市場化改革可能將參考玉米進行,改革后我國三大主糧作物的價格體系將逐漸與國際接軌,三大產業將充分參與到國際化競爭中去。
農業生產面臨的問題急需更先進的生產模式,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是適應農業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問題以及土地適度觃模化流轉的重要途徑。
2017年6月、8 月農業部等部門相繼収布《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支持加快収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對農業生產性服務提出具體要求。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主要包括: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
隨著生產經營規模化程度提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的需求會逐步增加。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中化農業)MAP戰略開始在全國布局實施,建成了全國*智慧農業平臺,為規模種植戶農戶提供種植、管理、加工、營銷等全程托管服務,運用現代科技讓農民輕松種田、輕松賣糧。 還有大量農業服務公司雨后春筍出現。
未來,種業的競爭將不局限于種業本身,而是參與到整個大農業的競爭中,科技化、信息化是重要手段。
推是一個漢字,本意是指手向外用力使物體移動或向前移動,也有使事情開展之含義。
種業人對“推”字都不會感受到陌生,推品種、推技術、推品牌,在這個過程中,“力”是不可缺少的。
相關新聞
- 院士專家建言打造中國南方“種業硅谷”
- 中央財經:做好種業對口幫扶助力脫貧攻堅
- 隆平高科:種業整合加速 龍頭種企順勢而為
- 世界種業深刻變革 誰能扛起中國“種業強國夢...
- 勇當民族種業排頭兵
- 中國種業突破重圍靠什么
新聞關鍵字: 種業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