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織金縣:發展蔬菜產業 增加群眾收入(圖)
蔬菜網 時間:2018/2/5 來源:畢節日報 閱讀數:661 網友評論:5
1月27日,雖然天氣寒冷,但在織金縣馬場鎮大陌居大棚蔬菜種植基地里,村民們仍然忙得不亦樂乎。
馬場鎮大陌居大棚蔬菜種植基地,于2017年8月份開工建設,整個基地占地2100畝,計劃搭建大棚1500個,目前已完成1094個,預計今年4月份全部完成。園區規劃有育苗基地、種植基地、冷庫等區域。目前,近40個育苗大棚里的菜苗將在今年春節前逐漸移種。
蔬菜大棚按照貧困戶一戶一棚的分配原則,統一編號后確權給相應貧困戶。現完成搭建的1094個大棚,已經有1064個完成確權。為了統一管理,保障貧困戶技術和務工增收問題,確權給貧困戶的大棚由招商引資的勐海豪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并每年每棚拿出1800元作為貧困戶保底分紅。
除了每年每棚的固定分紅,貧困戶還可以利用“特惠貸”的機遇參與入股。“入股五萬元的‘特惠貸’,一年分紅就有7500元,加上每畝一年700元的土地流轉費和相應的青苗補貼等資金,都會通過政府直接發放到農戶手中。”馬場鎮黨委書記田明說。
進行統一管理后,不僅土地資源能得到充分利用,村民出了家門口就能務工。家住大陌村的周家琴和周秋艷兩姐妹就在基地務工。由于要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年近50歲的她們從來沒有外出務過工,而現在走十幾分鐘的路就能上班,家庭和工作都能兼顧了。“基地開始建設,我們就在里面做活了,活也不繁瑣,每個月有1800元左右的收入,我們打算長期在這里打工。”周家琴停下手中的鋤頭笑著說。
據田明介紹,整個基地種植基地全面開種后大概需要9000人次,分揀中心和冷庫每天需要近400人。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后,不僅能帶動馬場鎮當地的村民務工,還能帶動牛場鎮、貓場鎮等周邊鄉鎮的村民。
基地種植有油麥菜、生菜、番茄、黃瓜、苦瓜等,市場上常見蔬菜均有涉及,主要以反季節蔬菜為主。公司負責生產和銷售,提供專門的技術指導,進一步引導村民參與種植。“這次專門調了近50個技術管理人員過來,不僅負責管理基地種植,還和當地合作社達成協議,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基地負責人褚俊說。
對于很多村民擔心的銷路問題,勐海豪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在沿海、鄭州、西安等地均有銷售點。馬場鎮大棚蔬菜種植在剛起步階段主要面向的是貴陽等本地市場,上規模生產后,將銷往外地市場。
據了解,基地投產后,勐海豪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充分利用資源,發展養殖業,與蔬菜種植形成一個生態循環的產業模式,多形式增加群眾致富的渠道。
相關新聞
- 畢節威寧:蔬菜產業托起群眾增收致富夢
- 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帶動村民...
- 云南武定農民種植高原蔬菜拔掉窮根子(圖)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獲豐收(圖)
- 甘肅:蔬菜種植鋪就農戶脫貧致富路
- 陜西涇陽蔬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5)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