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菜農的致富經(圖)
蔬菜網 時間:2018/2/23 來源:光明日報 閱讀數:522 網友評論:1
臘月二十五一大早,家住山東壽光文家街道桑家營子村的菜農桑國增,來到自家的冬暖式蔬菜大棚里,采摘了800斤左右的圓茄,賣了約3000元錢。讓47歲的桑國增欣喜的是,種了20多年蔬菜的他,終于在這幾年發家致富了。
“以前在小型棚里種菜,棚內溫度低,效益差,干活還累,現在改成了大型棚,棚頂上裝有防蟲網,害蟲變少了,大棚‘棉被’的拉放也都是機械化操作,既輕松,又賺錢。”桑國增一邊觀察圓茄長勢一邊告訴記者,他在棚里種的3900棵圓茄現在已經可以采摘了,平均每3天采摘*,高產期*就能摘4000斤左右,摘完立刻會有蔬菜經銷商前來收購,不愁銷路。
桑國增每年都會種兩茬蔬菜,一般都是在7月底種番茄,等到11月中旬再種圓茄,一年下來純收入能達到15萬元。“我們夫婦兩人一般上午八九點來棚里,下午三四點回家。半個多月前,我們還在棚里種了甜瓜、茼蒿,留著自家吃,日子有滋有味。”桑國增說。
據桑家營子村黨支部書記桑明亮介紹,2015年村里進行土地調整,土地流轉率達到了98%,之后村里按照每家農戶的需求,改建成了160個蔬菜大棚,*的長度能達190米,寬度為28米。
“現在村里想種大棚的農戶都有棚可種,不想種棚的農戶每年每畝地能領到1500元,可專心從事二、三產業。”桑明亮說,大棚改建后,不僅增大了蔬菜種植面積,還投入了放風機、水肥一體化設備、電動運輸車等一些高科技設備,提高了產量和生產效率,讓菜農們的年均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
桑明亮說,當地菜農們采摘的蔬菜,有的會直接賣到當地市場,有的會被收購到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經過安全檢驗、包裝等工序后被運送到全國各地。
在中國·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記者看到一輛輛滿載蔬菜的大型卡車從這里駛出,一片繁忙。61歲的劉峰是物流園里的一名蔬菜經銷商,他已經從事蔬菜產業20多年了,從2009年物流園建成運作開始,他便來到這里進行蔬菜批發。這些天,劉峰每天會在凌晨4點左右來到物流園,把從上海運來的花菜賣給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等地前來訂貨的貨主,*能賣5萬多斤,一年純收入能達10多萬元。“今年行情比去年更好,我打算臘月二十八發完*后一車菜就回老家山東臨沂蘭陵縣過年,大年初二再回來。”劉峰笑著說。
“冬季我們主要是‘南菜北運’,春節前后物流園里每天的蔬菜交易量能達到1萬噸左右。”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總經理助理國明茜說,物流園從建立開始就實行電子結算、實名制交易,并依托電子結算建立了農產品追溯平臺,與安全檢測等一起保障蔬菜的質量安全。
“今年我們還會在每箱蔬菜上貼上二維碼,只要掃一掃就能知道這箱蔬菜的產地是哪里、經銷商是誰、檢驗是否合格等。”國明茜說,物流園還推動當地蔬菜種植結構更加優化,促進交通運輸、包裝、餐飲等產業發展,帶動當地5萬多人就業,讓“菜籃子”變成了“錢袋子”。
壽光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近來,壽光以科技、生態和安全農業發展為重點,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智能溫控、水肥一體化等新技術,以及自動卷簾機、補光燈、放風機等設施,成為新型蔬菜大棚的“標配”,還開發了農業智慧監管服務公共平臺和生鮮溯源平臺兩個大數據平臺,讓蔬菜有了“身份證”。截至目前,壽光已有蔬菜種植面積60萬畝,蔬菜年產量達450多萬噸,促進了當地農民增收,提升了老百姓的獲得感。
相關新聞
- 畢節威寧:蔬菜產業托起群眾增收致富夢
- 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帶動村民...
- 云南武定農民種植高原蔬菜拔掉窮根子(圖)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獲豐收(圖)
- 甘肅:蔬菜種植鋪就農戶脫貧致富路
- 陜西涇陽蔬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