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甘州農民“土辦法”培育蔬菜新品種
蔬菜網 時間:2018/3/13 來源:中國甘肅網-甘肅經濟日報 閱讀數:458 網友評論:44
王富才是甘州區沙井鎮地地道道的農民,今年47歲的他和蔬菜種子結緣已近20年。如今,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泡在黃土地里,手持小本,蹲在一棵棵菜苗前,詳細記錄蔬菜的株型、葉色和長勢等信息。
1999年,王富才在自家的五分地上開始蔬菜種子“代繁”,但由于“代繁”種子市場價格混亂,往往忽略品牌建設,銷售渠道也十分狹窄。初生牛犢不怕虎,王富才萌發了研究蔬菜新品種的信念。“‘代繁’這條路走不遠,生產成本太高,而且沒有自己的品種,連相關的經營手續都辦不下來。只有開發自己的品種,做自己的市場才能有生存空間。”2010年4月,王富才注冊成立張掖市富興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蔬菜新品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而在剛開始,沒有科研場地,沒有科研經費,更沒有系統的理論知識,王富才新品種的研發并不是那么容易。由于經費緊張,實驗室和試驗田更是無從談起,王富才就靠多年的實踐經驗積累,用土辦法自創“棚內棚”,模擬專業育苗中心的溫度和濕度,在自家的五分地上搞起了研發。“研發*個品種就花了十幾萬,這些錢都是東拼西湊問親戚借來的。沒錢也雇不起人,大夏天老婆下地干活脖子上都曬出了水泡,老岳父現在提起來都對我有意見。”王富才說。
種子是特殊的商品,處于蔬菜生產鏈上游,優良品種對提高蔬菜產量和改善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讓自己研發的新品種在市場站穩腳跟,王富才開始鉆研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閱*新的科研資料,還自學考上了“西北種植專業”的大專文憑。憑借多年在蔬菜制種行業的磨礪,王富才結識了不少育種和生產方面的專家,遇到研發瓶頸的時候,王富才總是不遠千里奔走去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四年時間,王富才成功研發的*個番茄品種“金紅鉆”。
培育一個新品種著實不易,如果將其鎖在試驗室、困在試驗田則是科研的浪費。因此,新品種的推廣就至關重要,如何完成這“驚險一跳”,關乎著一個品種的生死。“種子質量很好,就是市場對新品種不認可,銷路打不開。”好不容易研發出來的新品種沒人要,這讓王富才很著急。于是,王富才就拿著自己的新品種四處參加展銷會,并邀請外地客商來參觀,甚至“白送”讓農戶試種。四、五年后,王富才的新品種在行業慢慢有了知名度,漸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打開銷售市場的同時,王富才并沒有停下研發的腳步。經過多年精心培育,王富才相繼研發出“佳美3號”“龍鼎1號”“粉冠1號”等多個螺絲椒和番茄新品種。“北盈”品牌系列蔬菜種子產銷國內30多個省市自治區,育苗面積從*初的5分地擴大至150畝地,每年試配組合試驗達600個左右。2018年,王富才的種子銷量突破350公斤,產值達到500多萬。由他研發的“佳美9號”螺絲椒,由于抗病性好,產量高,口感好,在長江流域的市場備受追捧。花費16年研發的“九龍*”螺絲椒,是國內*個“三交體”螺絲椒品種,單粒種子就能賣0.12元,一舉奠定國內螺絲椒研發領域的先鋒地位。“種地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創新,要進一步搞好新品種的研發和推廣,才能讓農民從地里拋出‘金蛋蛋’。”王富才說。
相關新聞
- 畢節威寧:蔬菜產業托起群眾增收致富夢
- 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帶動村民...
- 云南武定農民種植高原蔬菜拔掉窮根子(圖)
- 青海民和露地蔬菜喜獲豐收(圖)
- 甘肅:蔬菜種植鋪就農戶脫貧致富路
- 陜西涇陽蔬菜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