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溫宿:花果村長出“致富菇”
蔬菜網 時間:2018/4/26 來源:阿克蘇日報 閱讀數:395
4月23日,記者走進新疆溫宿縣阿熱勒鎮花果村,10座彩鋼大棚沐浴在陽光下。大棚里一個個戴著“帽子”的白色雙孢菇從菇床上探出了頭,菇農們動作嫻熟,往下一摁,輕輕一扭,小小的雙孢菇就脫離了菇床。
“這個雙孢菇基地的老板是王洪亮和馬正軍,他們能吃苦、干勁足,主動創業帶領鄉親們致富。”花果村農民阿不力克木·尼亞孜說。
王洪亮今年56歲,在花果村種植棉花、蔬菜。馬正軍55歲,曾以販賣蔬菜為生。兩人之前素不相識,因為*蔬菜收購而相識,共同走上種植雙孢菇的道路。
馬正軍是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2006年來到阿克蘇謀生,一直從事蔬菜收購銷售工作。他說:“我發現市場上雙孢菇的價格比較高,銷量也很大,關鍵是地區沒有種植基地,一直想把種植雙孢菇當做創業項目。”
2016年夏秋之交,馬正軍來到王洪亮家收購冬瓜,看著王洪亮家的土地只種植冬瓜,就向王洪亮講述夏邑縣家家戶戶種植雙孢菇增收致富的故事,既節約土地資本,又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我是一個喜歡創新的人,聽了馬正軍的介紹,我很感興趣,就想去實地考察,看看能不能發展這個項目。”王洪亮說。
2017年3月,在夏邑縣藍天雙孢菇菌廠技術人員指導下,王洪亮和馬正軍建設雙孢菇基地,當年10月*茬雙孢菇開始收獲。由于種種原因,兩人沒有掙到錢,但他們并不氣餒,虛心向專家請教,整天泡在大棚內,精心培育雙孢菇。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掌握了種植和管理技術,今年4月開始,王洪亮和馬正軍培育的雙孢菇產量比*年增加了兩成,而且品質更好,效益明顯提高。“雙孢菇一年春秋兩季,一季產四茬,我們現在共有7200平方米的菇床,一平方米菇床能夠產出20公斤雙孢菇,一公斤雙孢菇批發價15元左右,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馬正軍說。
“王老板,種植雙孢菇這個項目到底行不行?要是好的話,我打算跟著你們干。”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正在采摘雙孢菇的村民阿不力克木·尼亞孜說,他也想掌握雙孢菇種植技術自己創業。
“很多人問我雙孢菇種植問題,我都毫不保留講解,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這個項目中來,大家共同致富。”王洪亮說。
花果村黨支部書記宋平介紹,雙孢菇種植是一項投資相對較少、見效較快的項目,加之該項目所需的秸稈、牛糞等原材料非常充足,還可以為農業、畜牧業和菌類等資源的循環利用提供去處,因此許多村民都對這個項目感興趣。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