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小地塊變大基地 機耕排灌更便利
蔬菜網 時間:2018/5/11 來源:惠州市農業局 閱讀數:393 網友評論:13
近日,記者走進惠州市龍門縣部分鄉鎮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區,映入眼簾的是布局整齊的高標準基本農田,修到田邊的水泥路,分列兩側的硬化溝渠和錯落安置的分水閘,旱能灌、澇能排、路相通、渠相連、物能運的高標準基本農田格局已經形成。當前,正值播種的好時節,農民們搶抓農時,紛紛下地耕作,在廣袤的田地隨處可見他們繁忙的身影。
5年間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5.9萬畝
在龍城街道舊梁村,集中連片的水田一眼望不到頭。筆直寬闊的機耕路上,大小車輛往來穿梭。“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的實施,讓我們告別了一把鋤頭、一把汗水和肩扛腰背的時代。”村民梁伯告訴記者,以前是小土路,到處坑坑洼洼,下點雨田里就進不了人。現在種田方便多了,機械能直接開進大田里。而且排水渠也修建好了,再也不用去遠處挑水,灌溉及時了,糧食的產量也增多了。
龍門縣農業局副局長陳達強介紹,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土地資源保護和利用,把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來抓,主要包括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等內容。2013~2017年,該縣共建成15.91萬畝“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抗災能力強、生態良好”的高標準基本農田,總投資2.15億元,覆蓋全縣10個鄉鎮(區場、街道),且項目建設進度走在全市前列。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不僅繪就了真實可見的‘硬貨’,更形成了絲絲‘暖線’,將農民和政府的心拉得更近。”陳達強說,龍門縣保質保量地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的交通、排灌等農田硬件基礎設施條件,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效益,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土地流轉、提高農機應用水平、增加農民收入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今年再建200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
位于龍江鎮路溪片區的均記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生產基地,主要種植玉米、芥菜、小白菜、大白菜等農作物,并銷往廣州、東莞等周邊城市。
“2006年公司就在這里承包土地種糧食了,但由于農田沒有進行高標準基本建設,夏季一場大雨,就把田邊的河堤沖垮了,小河里原先的灌溉水成了澇災,造成不少損失。”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從龍門建設了高標準基本農田后,公司便決定擴大經營,從起初的600畝發展到現在的1500畝。
之后,該公司還雇傭了80余名農民到蔬菜生產基地幫忙務農,直接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今年55歲的沈伯就是其中一員。他對記者說,高標準基本農田建成后,他把自家的農田租給該公司,而自己也成為該公司的員工,掙錢顧家兩不誤。“自己耕作了大半輩子,就羨慕人家能月月領工資,沒想到現在我也能拿工資,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
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后,很多農民也像沈伯一樣,在家門口就能領“雙薪”。對此,陳達強指出,龍門縣積極推廣“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的模式,鼓勵農民通過出租、轉包、互換和入股等多種形式,將土地流轉給種糧大戶,把“小地塊”變成“大基地”,讓農民實現脫貧增收。他表示,未來,龍門縣將繼續完成上級下達的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力爭2018年再建2000畝高標準基本農田,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的步伐。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