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邢疃村的產業脫貧之路(圖)
蔬菜網 時間:2018/8/6 來源:聊城日報 閱讀數:363 網友評論:2
蔬菜大棚

正值三伏天,每天都是高溫模式,但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王奉鎮邢疃村大棚區內仍是一片繁忙。村里人都說,“熱點忙點不算什么,大家心里高興,發展了大棚蔬菜產業,我們這個省定貧困村也要富起來了。”“我家建了2個冬暖式大棚,一年可以收獲三季,*季我種的西紅柿,凈收益達到了2萬余元;第二季種植的辣椒和黃瓜,第三季打算種植甜瓜和西紅柿,每年每個大棚凈收益6萬元不能問題。”村民孟憲峰高興地說。
邢疃村是省定貧困村,地處黃河故道,土地沙化,多年來,大家伙兒都在想辦法,想讓這沙土地生出“金子”來,可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展渠道。省派“*書記”王光明來了之后,也一直在尋找幫助村子持久脫貧的路子。在和鎮政府領導、村“兩委”以及村民代表進行深度論證之后,王光明*終決定幫助村里發展冬暖式大棚產業項目。
方向定下來了,怎么實施?為讓棚區建設盡快落地,王光明和鎮政府、村委會積極配合協調,首先解決基礎設施問題,電力、道路、水利等問題逐個解決。為了解決棚區用電問題,王光明與王奉鎮領導先后三次向省電力公司匯報情況,請求幫助支持,爭取到85萬元的資金項目,安裝200千瓦變壓器2臺、供電線路2500米;為了提高棚區的道路交通狀況,改善農戶生產條件,在棚區內修建了一條東西走向長度為1.5公里的生產路,同時,利用小農水項目,即將再修建4條南北走向總長度為1.2公里的道路;為了解決棚區水利問題,王奉鎮政府與縣水利局、縣開發辦積極結合,在棚區打了10眼深井,配齊了1萬余米的接水管道……
人心齊,泰山移。經過多方協調,村里的大棚終于順利建成。大棚效益好,但投資成本也相對較高,一些人心存顧慮,也有一些人想建卻缺乏資金。為此,王奉鎮積極與莘縣農商行結合,為大棚種植戶提供低息貸款。村委會還以每畝300元的低價出租集體土地,提高農戶積極性。王光明將2017、2018年兩年的160萬元省扶貧資金全部用作冬暖式大棚建設,并采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對大棚進行運營,努力實現“輸血”之后“造血”的功能,租金收益每年能達到16萬元,全部用作本村脫貧工作。
經過多方努力,目前邢疃村大棚區已初具規模,一系列的惠農政策也讓農戶見到了真實惠。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建成高標準冬暖式大棚75座,蔬菜年產量達到300余萬斤,年收益達到近500萬元。今年,邢疃村規劃將基地內剩余70畝土地以及基地東100余畝土地,繼續建設冬暖式大棚,進一步發揮基地的集成效益,促進產業升級,讓人民群眾“因菜”致富。
相關新聞
新聞關鍵字: 蔬菜致富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