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綏棱:小項目點燃脫貧新希望
蔬菜網 時間:2018/8/17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33
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后頭鄉十五井村貧困戶王桂紅與貧困搏斗了多年,如今,她不但戰勝了貧困,還開始了下一步的致富規劃。幫助王桂紅點燃致富希望的就是她家庭院中的5000袋黑木耳。
王桂紅今年45歲,愛人因病臥床多年,還有一個上學的孩子,自己身體也不好,常年離不開家門,每年承包田的四千元收入曾經是全家*的穩定收入。這兩年,在*扶貧項目的帶動下,她在村里干計時工一年有了一萬元的收入,為村辦企業手工編織亞麻座墊還能掙三千多元,終于邁出了貧困之門。今年,縣政府出臺的扶持和發展重點扶貧產業政策推動她利用自己家的庭院參與到黑木耳產業中。
王桂紅指著屋后的5000袋黑木耳對記者算了筆細賬:黑木耳每袋投入1.75元,政府獎勵1.5元,自己實際投入0.25元,每袋產黑木耳干品1.1兩左右,能賣2.8元,自己家有水井,鄉里的技術員隨時上門指導,純收入肯定過萬。
王桂紅告訴記者,明年準備在南邊菜園跟鄰居串點地,種3萬袋黑木耳,不算政府補貼一袋也能有1元的純收入。這將成為她家致富的新產業。
綏棱縣是一個半山區農業縣,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3252戶8027人,該縣把市場有前景、發展有基礎、風險相對可控的光伏、冷鮮食品、食用菌、大鵝養殖確定為在全縣范圍內實施的扶貧產業。
王桂紅自己有勞動能力,及時搭上了產業扶貧快車,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綏棱縣還有另外產業覆蓋辦法。靠山鄉扶貧產業園的香菇種植區,貧困戶每戶投入800元,政府獎勵1500元,貧困戶自己投入部分和政府獎勵中的1000元算作貧困戶的股份,占股36%,政府補貼中的500元納入生產成本,折算到棒,貧困戶保本分紅,并優先在產業園務工。閣山鎮種植黑木耳60萬棒,全鎮292戶貧困戶有211戶參與到黑木耳產業,持有的股份達到25.8%。
雙岔河鎮雙興、永生、富民、民主四個村都成立了村干部出資控股、村集體參與、貧困戶入股的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發展果蔬、玉米加工、大鵝養殖等項目增收分紅。雙興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收每戶貧困戶入股500元,新上了大鵝養殖、笨榨豆油、小苗圃等項目,除務工收入外,去年每戶貧困戶分紅400-500元。
綏棱縣貧困戶在產業小項目經營時并不是只干一項,而是多項參與,全方位致富。在閣山鎮共合村貧困戶高碧玉家記者看到,前院栽種300株櫻桃樹苗,后院種了2800株粘玉米。高碧玉告訴記者,櫻桃樹苗是為企業代育的,每株一年給5元,2800株粘玉米是企業的訂單,種子免費提供,每棒0.55元回收,高于市場價0.1元。前后院的兩個小項目一年純收入2600元。
相關新聞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