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銅川:玉米+蔬菜 “套”出致富新路子
蔬菜網 時間:2018/10/15 來源:銅川市人民政府網 閱讀數:441 網友評論:1
“以前只是種植玉米,收入比較單一。今年在玉米地里套種菜豆,種一份田收兩份錢,收入比去年翻了一番,這筆賬很劃算。”日前,面對筆者的采訪,王小玲笑得合不攏嘴。
45歲的王小玲是印臺區金鎖關鎮背塔村水海子組村民,過去他承包了60畝土地,以種植玉米為主。今年4月,印臺區農業局在該村示范推廣玉米套種模式,即為農戶免費提供菜豆種子、化肥、農藥和技術支持,鼓勵農戶在種植玉米的同時套種菜豆。王小玲聽后,*個報名,也是全村*一個報名參加的。
5月底,本是玉米苗*生長的黃金季節。這時的玉米已長到半身高,但為了給菜豆提供足夠的空間,王小玲把齊刷刷的玉米苗隔一行鏟一行,種上了菜豆種子。此后,王小玲*到地頭轉的次數更多了,印臺區農業局和鎮上也多次把專家請到地里“把脈”指導。
8月初,*茬菜豆收獲。看著一串串掛滿枝頭的菜豆,王小玲長出了一口氣,他雇用了同村貧困戶和村民以每斤0.5元的價格采摘菜豆,自己則開車到周邊的果蔬批發市場去賣。打開市場后,他的菜豆有了名氣,不斷有客商上門收購,他也只需每天負責摘好裝好菜豆按時交貨即可。
如今,第四茬菜豆已采摘得差不多了,王小玲也算了一筆賬:往年種植60畝玉米毛收入8萬余元,今年,種植菜豆目前毛收入7萬余元,玉米現在長勢也較好,除去當時鏟掉的那部分幼苗,預計減產四分之一,今年毛收入在6萬元以上。
看著王小玲套種大獲成功,其他村民也坐不住了,表示明年也要在自家地里套種,尤其是同村的幾戶貧困戶,現在已到王小玲地里開始“取經”了。
王小玲以套種菜豆取得成功,而廣陽鎮三合村的貧困戶趙小虎卻另辟蹊徑,直接在自家4畝地里全部種上了豇豆。
趙小虎17歲時在磚廠干活被砸傷右腿,成為一名殘疾人,雖然行動不便,但他卻敢于嘗試新鮮事物。在聽到幫扶單位和駐村干部宣傳套種豇豆的好處時,趙小虎心動了。5月下旬,他和村民們領到了免費發放的種子,但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無暇同時種植兩種作物時,他選擇在自家地里全部種上了豇豆。
一周后,小芽破土而出,從來沒有務過蔬菜的趙小虎欣喜萬分。此后,他沒事就拄著拐杖往地里跑,精心看管著豇豆苗。8月初,一串串綠油油的豇豆角掛滿了藤條,趙小虎喜上眉梢。
為解決銷路之憂,三合村“*書記”和其他幫扶干部主動跑市場、找銷路,并根據市場需求提升菜品賣相和質量,讓三合村的豇豆從“小而散”走向規?;⑹袌龌?。據趙小虎介紹,今年他已收了四茬豇豆,毛收入達到了7000多元,比往年種植玉米的收入多了一倍。
“今年是*年種,在技術和經驗上都不足,耗費了人力和財力。明年有經驗了,我相信只要好好管理,肯定比今年的收成還要好。”談起明年的打算,趙小虎信心滿滿。
據了解,套種模式是印臺區農業局根據區域地理位置和資源優勢,今年在部分地區示范推廣的一種高效能種植模式,旨在進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空間,激發全區蔬菜產業的發展潛力。前期,印臺區農業局采購4200余斤種子免費發放至參與套種的農戶,并提供化肥農藥,邀請農技專家對參與種植的農戶逐村輪訓12場次。目前全區共示范推廣套種菜豆800畝,其中金鎖關鎮烈橋村、何家坊村、背塔村等5個村種植400余畝,廣陽鎮三合村種植近400畝,獲益效果較好。
“玉米套種這種模式現在得到了許多村民的關注和認可,大家看到效益后紛紛表示,明年種地也要用這新模式。”印臺區農業局農業股股長孫凡說。下一步,印臺區將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明年擴大套種規模,繼續在蔬菜種植上做文章,進一步提高土地效益和滿足市場需求,帶動村民多渠道增收致富,助力脫貧攻堅。
-
- 好
(1)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