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鎮寧馬廠鎮:西紅柿結出脫貧果
蔬菜網 時間:2018/11/23 來源:安順日報 閱讀數:544 網友評論:3
秋去冬來,天氣漸寒。近日,記者來到位于貴州鎮寧自治縣馬廠鎮小河村的蔬菜產業示范園區,走進西紅柿種植大棚,一眼望去,一排排直立的枝頭上掛滿了西紅柿,有的如拳頭大小,有的如雞蛋大小,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大棚里采摘果實,各路收購商也紛紛前來“搶收”,讓農戶的西紅柿在地里就解決了銷售問題。
自今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以來,馬廠鎮重點依托山區自然優勢,以蔬菜、水果產業為載體,緊扣農業產業發展“八要素”,讓山區土地實現了從荒山到蔬菜產業園區的變化,走出一條農業產業化發展道路。“當前,鎮寧正處在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關鍵時期,馬廠鎮個別深度貧困村,脫貧任務重、時間緊,要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扶貧產業的發展。”馬廠鎮政法委書記孫章德告訴記者,為帶動群眾增收,馬廠鎮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由鎮寧自治縣馬廠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和安順龍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馬廠鎮蔬菜產業示范園區,該項目總投資450萬元,占地面積100余畝,建成蔬菜連體大棚4.8萬平方米。
“在安順龍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根據大棚的溫度、濕度,還有銷售市場,才*終選擇發展西紅柿產業。”發展扶貧產業,產業選擇是關鍵,首先要解決“種什么”的問題。馬廠鎮順達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蔬菜產業園區的蔬菜種植與管理,據合作社負責人楊順達介紹,在選擇產業方面,他們首先考慮到大棚蔬菜的種植條件和蔬菜訂單的情況。
選好了“產業”,如何確保“種得好”?馬廠鎮給出的答案是培訓農民、進行技術服務指導。據孫章德介紹,為讓合作社農民掌握科學的種植技術,馬廠鎮政府帶領農民先后到六盤水水城縣及我市平壩區塘約村等地考察學習,同時不定期邀請市、縣農業部門的專家開展農技培訓班。
“政府多次組織村民進行技術培訓,現在很多村民都已掌握了科學的蔬菜種植技術。”楊順達告訴記者,在鎮黨委和政府的幫助下,村民精心管護,園區內種植的西紅柿畝產達到10000斤左右,成熟的西紅柿色澤紅潤,口感好,且果實硬度好,耐貯運,在當地已小有名氣,前往采購的商客絡繹不絕。“今年西紅柿大豐收,這一季,我們西紅柿種植了40畝,預計產量能達到20萬噸。”楊順達補充介紹道。
農產品種得再好,賣不出去,農民*終也很難受益。為確保這批優質西紅柿賣得好,在馬廠鎮政府的指導下,西紅柿種植之前,楊順達就已提前聯系好了銷路。
“我們是鎮寧本地人,在西紅柿成熟前我們就已經與合作社的負責人取得了聯系,收購的西紅柿我們將統一運往貴陽的農貿批發市場,今年在馬廠已收購了十四萬斤,價格好的時候在批發市場能賣到兩塊三一斤,讓我小賺了一筆。”采購商王二紅的貨車一大早就開進了產業園區等候,他高興地說,今年馬廠的西紅柿品質好,在批發市場銷路好。
站在一旁的楊順達接過王二紅的話說:“西紅柿的銷路好,咱農民才有種植的信心呀!目前合作社西紅柿銷售額已突破20萬元。”
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利益分配是個關鍵。
據了解,為盡快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馬廠鎮蔬菜產業示范園采用“公司+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模式,園區每年拿出收益的10%作為村集體發展,5%作為土地流轉農戶入股分紅,5%分給貧困農戶。另外,公司還提留部分資金作為當地貧困學生獎學金和貧困老年人慰問金,全面覆蓋貧困群眾。
“家里的全部土地租給了公司種植蔬菜,在園區打工每天收入70元。以前我們在家種莊稼,種下來一年只有萬把塊錢,現在在這里干活一年可收入兩三萬元,還能顧到家里的娃娃和老人。”正在大棚內采摘西紅柿的村民侯仕芬告訴記者,以前家中田地種的都是傳統農業,既賺不了錢又顧不到家,如今,家中幾畝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一年不僅有額外分紅,就近務工有固定收入,還能兼顧到家。
“蔬菜園區的西紅柿一年要種三季,農民流轉土地租金700元一畝,每年每畝還能分紅500元。像今年我們這個大棚產業,務工*多的時候每*都要五六十人,長期的工人*的工資是100元。”楊順達說,西紅柿產業拓寬了村民就業渠道,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相關新聞
- 平度崔家集鎮西紅柿產業成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 江蘇宿遷:西紅柿變身“致富果”
- 浙江馬站西紅柿喜獲豐收(圖)
- 山東膠州:900多畝西紅柿遠銷全國 鄉村振興走...
- 遼寧:棚栽西紅柿圓了農民脫貧致富夢(圖)
- 貴州關嶺水韻村: 西紅柿豐產“紅”了村富了民
新聞關鍵字: 西紅柿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