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蔬菜產業防災能力提高(圖)
蔬菜網 時間:2018/12/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閱讀數:464 網友評論:1
蔬菜產業

近日,全國第十屆蔬菜規模化高效育苗技術經驗交流會暨蔬菜種苗科技協同創新大會在山東省濟南市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尚慶茂和來自全國蔬菜科研教學單位、種苗企業、育苗設備建造企業、農技推廣部門及相關管理部門的200余位代表參會。
“今年8月中旬山東壽光發生重大水澇災害,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及時提供了優質大齡壯苗,移植補栽后的番茄等蔬菜很快開花結果,有的果實已經摘了兩次了。這既減少了水澇災害造成的損失,也穩定了菜農災后情緒。”尚慶茂介紹蔬菜集約化育苗的重要性。育苗產業有“苗好三成收”甚至是“苗半作”的說法,蔬菜種苗質量對蔬菜產量和收益有很大影響。尚慶茂介紹,2008年南方雪災給南方蔬菜生產造成了沉重打擊之后,我國開始加大力度發展規模化育苗技術,加強育苗設施建設,提高蔬菜產業防災抗災應災減災能力。十年過去了,如今在應對壽光水災這件事上,蔬菜規模化育苗技術在應災減損上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好體現。“我國蔬菜規模化育苗已經走出了一條適合國情的低成本高質量的集約化道路。”山東安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吉書說,同時種苗產業也面臨發展水平不均衡,不能滿足需求等問題。
據了解,全國已建蔬菜規模化育苗企業(中心、基地、專業合作社)1500余個,每年生產優質種苗約2000億株,排成一行能繞地球250圈,但仍遠遠不能滿足蔬菜高質量發展需求。“全國每年蔬菜育苗移栽大概需要6000多億株種苗,但現有的規模化蔬菜種苗業只能向市場提供30%左右。大量的種苗還是生產者自育自用。”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原首席專家張真和教授表示。
很多菜農在育苗時依然沿用一家一戶零散的小規模生產方式,“設備簡陋,只能依賴經驗傳承和手工操作。這種粗放的育苗方式育種存活率較低,也容易感染病蟲害。萬一遇到低溫陰雨等不利天氣,還可能影響幼苗生長,進而誤了農時。”韓吉書表示,“因為種苗的標準化程度不高,這種育苗方式也難以適應大規模的機械化種植需求。”“這需要通過政策引導和先進技術的推廣來逐步實現傳統育苗方式的轉型。”尚慶茂說,“科研工作者還需要加強育苗技術的適應性研究開發,不斷適應不同區域、不同茬口、不同規模和不同種植方式對蔬菜種苗的需求”。
為了推動產學研結合,加快蔬菜種苗科技成果落地生根,會上揭牌成立了全國蔬菜種苗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相關新聞
- 南疆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
- 新余著力提升蔬菜產業發展質量
- 一鎮一業 一村一品 嘉魚打造百億蔬菜產業集群
- 安徽:“雙減一增”助力蔬菜產業興旺
- 永豐:科技創新助推蔬菜產業發展升級
- 山東省:以蔬菜產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新聞關鍵字: 蔬菜產業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