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承載大民生 洋芋蛋寄托致富夢
蔬菜網 時間:2018/12/22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閱讀數:391 網友評論:5
在曾經苦瘠甲天下的會寧縣,老百姓常說會寧有三寶:土豆、洋芋、馬鈴薯。還戲說一日三餐全是“羊”“魚”“蛋”,其實指每日吃飯離不了洋芋蛋。由此可見,被隴中人叫做“土豆”“洋芋蛋”的馬鈴薯,在會寧人民心中的感情有多深。
在脫貧攻堅中,會寧縣因地制宜提出了“守住一頭子,多做幾樣子”的增收思路,這個“一頭子”就是指以黑膜馬鈴薯種植為主的基礎增收產業。在過去,馬鈴薯是會寧人的充饑糧,在今天它是會寧人的“致富蛋”。正可謂:小土豆承載大民生,洋芋蛋寄托致富夢。
金秋時節是會寧農民收挖銷售洋芋的大忙季節。“今年縣上搞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精品洋芋一斤能賣到1.5元了”,這個消息一經傳開,像炸開了鍋一樣,沸騰了農民的心,他們顧不上勞累,趕著挖洋芋,急著搶賣個好價錢。
會寧縣漢岔鎮是省級深度貧困鄉鎮,在通往該鎮的蜿蜒山路上,筆者看到一輛輛滿載著又圓又大土豆的三輪車歡快地駛向鎮上。在鎮里的廣場上,筆者被熱火朝天的收購場面所震撼,廣場上停滿了幾十輛三輪車,農民們有的在挑揀洋芋,有的在登記,有的在數票子,一堆堆圓碩的洋芋蛋像一座座金色的小山在秋日的照射下熠熠生輝,格外引人注目。
“我已經到收購點上售賣洋芋9次了,今年我家的精品洋芋能賣8000多斤,1斤1.5元,光精品洋芋就能收入12000多元,比起往年5角錢的收購價格要多收入8000多元,真的感謝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剛剛數完票子的該鎮漢岔村農民胡立漢高興地對筆者大聲說。胡立漢以前一直主要以打工為經濟來源,2016年,他聽說種洋芋政府補助地膜,并且合作社提供籽種,就種了5畝,結果當年收入8000多元。嘗到甜頭的他逐年在擴大種植面積,今年種了10畝黑膜馬鈴薯。
“由于我種的是良種洋芋,產量高,品質好,一畝地能挑800多斤精品洋芋,總產量能達到4萬斤左右,除去精品洋芋剩下的還能賣12000多元,今年光種洋芋我的收入在24000多元,這比打工要強好幾倍。”交談中,胡立漢為筆者細細算了筆賬。
該鎮趙岔村農民李宗斌今年種了6畝洋芋,由于他種的品種不是很好,一畝地能挑500多斤精品洋芋。他告訴筆者,盡管挑選出的精品洋芋比別人的少,但還是認為挑選比不挑選好,因為挑選后能賣個好價格,總體收入還是要比往年高許多。“明年我要種十幾畝,全部種成良種洋芋”,李宗斌很堅定地對筆者說道。
在收購點上,筆者看到農民在售賣精品洋芋時還要進行實名制登記。負責收購的人告訴筆者:“按照縣上的要求,實名制登記主要是杜絕洋芋商販從中取利,通過嚴把關口,真正把這份紅利讓到老百姓手中。”
1斤洋芋在農民手中直接能賣到1.5元,這在會寧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這個好似天方夜譚的事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實的呢?原來,在*脫貧工作中,會寧縣把每年種植一百萬畝黑膜馬鈴薯作為農民增收的基礎產業來抓,動員貧困戶人均種植兩畝以上馬鈴薯,為了幫助種植戶高價出售洋芋增加經濟收入,會寧縣今年開展了“舌尖上的綠色——會寧馬鈴薯線上線下促銷活動”,組織馬鈴薯合作社、郵政公司深入貧困鄉鎮,以高于市場價1元的價格收購精品洋芋,然后經過統一包裝抽驗后,由郵政公司負責郵寄出去。為了擴大網上訂單,會寧縣發動在外工作的十幾萬會寧籍人士和全縣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積極宣傳推介銷售。活動開展四十多天以來,網銷訂單已累計達到近4萬單,會寧馬鈴薯銷往全國各地,創造了非熱點產品的網銷奇跡。目前,活動還在持續開展之中。
“我們嘗試性地搞這樣*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整體拉動馬鈴薯的收購價格,讓農民*化增收,也更進一步激發農民種植馬鈴薯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科學化種植,提高馬鈴薯的商品率。同時也是對會寧馬鈴薯品牌的*很好宣傳,為進一步夯實會寧馬鈴薯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打下良好基礎。”會寧縣委主要負責人如是說。
相關新聞
-
- 好
(5)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