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漢武當村靠蓮藕帶動村民致富
蔬菜網 時間:2018/12/28 來源:長江日報 閱讀數:543 網友評論:4
“我這的蓮藕跟其他地方的可不一樣,我種的蓮藕已經暢銷東南亞了!”江夏金水祺良公司總經理吳近貨一看到記者就開始推銷自己公司種的蓮藕。過去武當村是個移民村,讓不會種水田的移民老鄉種蓮藕,這在當年是不敢想象的事。
吳近貨是東西湖區人,出生于種植蓮藕的家庭,自小就和蓮藕打交道,曾在全國各地做過多年蓮藕貿易。
吳近貨介紹,金水祺良公司每年的蓮藕制品在東南亞頗受歡迎,產品供不應求。據了解,從湖北進口的藕大都被當地華人買了去。其實吉隆坡當地也產藕,但賣相不好,個體瘦小、煨湯吃起來是脆的,并不暢銷;相比之下,湖北的藕個體大、色澤粉嫩,煨湯口感相當好。
除了種植蓮藕,金水祺良公司還利用藕塘套養黑魚、泥鰍、小龍蝦,也收獲頗豐,一個藕塘的經濟價值被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即使是外人看不上的藕節藕皮,在吳近貨眼里都是寶貝:“藕節是中藥材,藕皮用來做生態飼料喂小黃牛等牲畜,牲畜產生的有機肥通過特殊處理變成生態肥料,又保證了蓮藕制品綠色無公害,已經進入良性循環。我們祺良公司現在連滅蟲都不打藥了,用的是紫外線。”
回憶起當初在金水創業,吳近貨對當時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他對記者介紹,2010年8月,為支持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武當山旅游經濟特區武當山街道辦事處的387戶共1511人,從丹江口遷居江夏區的港尖和花藍棚兩個移民安置點,取名武當村。
這些移民祖祖輩輩靠山吃山,有的人經營過數十畝果林,有的人開辦過農家樂。他們笑稱自己“只會舉手摘果,不會低頭種田”。盡管江夏區拿出了靠水的好田給武當村,但老鄉們仍不適應。
2010年年底,吳近貨通過區里招商引資活動了解到武當村的情況,他看好這里的環境優勢,同時又被武當村的現狀打動,于是決定來到這里創業,通過幫助當地移民學習種植蓮藕技術,帶動他們致富。
蓮藕產業落戶也給當地帶來了積極的變化。據吳近貨介紹,當年武當村的移民有1500多人,后來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只剩孩子老人留在村里。他來的時候,村里只有800余人了。這幾年,村民們看到種植蓮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人口開始逐漸回流,到2018年年底,回升至1400人左右了。
吳近貨對記者說:“現在附近的村民看到我這發展得好,都想拿土地入股跟我合伙搞蓮藕種植深加工。”他說,過去這里沒有種植蓮藕的習慣、技術,但現在周邊的村民看到公司種的蓮藕實現產供銷一體,還能出口東南亞,現在都開始種植蓮藕了。“過去武當村的村民把土地租給我,讓我種蓮藕,現在他們學到技術,就跟我商量等土地承包到期了,他們想拿土地入股,跟我合伙搞蓮藕產業。這幾天還有村里的年輕人托父母來找我,想過完春節就來我這干,不想再背井離鄉去打工了。”
在帶動人員回鄉、給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吳近貨并沒有忘記武當村里的貧困戶。武漢市*扶貧攻堅戰打響后,該公司主動承擔了幫助武當村20戶貧困人口脫貧的社會責任。對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公司在工作崗位和工資待遇方面給予照顧;對于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公司每年出資約10萬元兜底幫扶。
吳近貨說:“我們是類似‘私人訂制’式上班形式,隨時可以來上班,也可以隨時下班,計時計件工資。”他打了個比方,上班像逛菜園,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也是該公司針對貧困戶的一項人性化措施。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