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蓮藕好吃藕難挖
蔬菜網 時間:2019/1/24 來源:重慶日報 閱讀數:466 網友評論:2
當人們還沉浸在夢鄉時,重慶銅梁區新華村外的一片荷塘里,徐耀中等人已開始工作:內穿數層棉衣外罩塑膠防水服,下到冰冷刺骨的水中采藕。當記者到達時,他們每個人身后水面上都飄滿了蓮藕。
每采一斤蓮藕,挖藕人可獲得0.6元的收入,這些天來,徐耀中已“進賬”1.3萬元。蔡金云是這片面積上千畝藕塘的主人,從云陽搬遷到銅梁的19年間,這位外來者已成功帶動當地百余戶村民種蓮藕致富,有了“藕王”的名頭。回望來時路,蔡金云感慨地說:“蓮藕好吃藕難挖,努力就會有回報。”
“嘭嘭嘭”聲中,汽油機全力開動,高壓水槍沖走了塘底的淤泥,徐耀中變魔術似的從水下將蓮藕一根根抽出來,隨手拋在身后,水面上漂滿了蓮藕,“要趕在春節價格*的時候上市,只能爭分奪秒搶時間。”
今年54歲的徐耀中來自梁平區回龍鎮云陽村,自去年7月起,他就帶著自己的兄弟、侄子等七八個人在這里采藕,每人每天可采藕300至400斤,收入200元以上,經驗豐富的熟手每天收入可達400元,還有雇主提供免費的三餐。
“從去年7月起,可一直干到今年3月。這邊種蓮藕的人比較多,每年都能賺個兩三萬元。”徐耀中說,近年來銅梁蓮藕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吸引了不少像他一樣的外地挖藕工。在他的帶動下,今年村里有10多名鄉親一起來“掘金”。
寒冬時節,挖藕并不輕松,勞動者除了要有強健的體魄外,還需掌握技巧,“輕手入泥、虎口夾緊,揮臂帶泥、順藕細理,這樣既省力也不會傷手。”不僅如此,挖藕工們還要分工合作,將蓮藕洗凈、運輸到公路邊。“累是累點兒,但跟著蔡老板,年年收入有保障,我很知足!”老徐笑著說。
銅梁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地以平灘鎮、土橋鎮等為核心的10余個鎮街已發展蓮藕種植4萬畝,每年向重慶主城提供8萬噸蓮藕,占市場份額的近50%,這也吸引了當地及周邊多個區縣上千農民加入采藕“大軍”,年挖藕收入總額超過5000萬元。
銅梁蓮藕產業的壯大,與“藕王”蔡金云有著密切關聯。蔡金云原是云陽縣的農民。2000年,一家人從云陽來到平灘鎮新華村落戶后,他養過豬、賣過肉,也外出打過工,還曾跑過運輸,但始終沒賺到錢。
2003年的*,蔡金云到璧山幫人拉蓮藕,發現當地蓮藕不僅畝產高達5000多斤,還非常暢銷。發現商機的蔡金云認為平灘鎮也適宜種藕。于是,2004年,他把自家的承包田和流轉的20多畝田全部改種蓮藕,還跑到璧山請人指導技術。
然而,接下來的兩年,大水、旱災輪番上陣,蔡金云不僅沒賺到錢,還虧了不少。*窘迫的時候,他請不起挖藕工人,自己一個人干幾個人的活,十個手指甲都刨爛了。“不輕易服輸,認準了就要干!”第三年,蔡金云把握準市場需求,將蓮藕種植面積擴大到200多畝,當年獲益近50萬元。
新華村十社的黃建興看到蔡金云種蓮藕收益不錯,也開始跟著種。從當初的10多畝逐年增加到120多畝,如今年收入有30多萬元。2008年,蔡金云創辦了銅梁金榮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包括黃建興在內的10多戶加入了合作社。今年,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00余戶,種植蓮藕7000多畝,年銷售額達2000多萬元。
相關新聞
- 河南:蓮藕種出好年景(圖)
- 山東:廢棄坑塘種蓮藕 村集體年增收十萬元
- 山東濟南章丘:千畝蓮藕盤活脫貧攻堅大局
- 山東:鄉村振興有力量 蓮藕上市了
- 山東聊城年底迎來蓮藕消費旺季
- 河南:土里刨“金”忙 蓮藕產業興(圖)
新聞關鍵字: 蓮藕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