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謀致富路小土豆變金豆豆
蔬菜網 時間:2019/1/26 來源:河北新聞網 閱讀數:376 網友評論:2
一個個辛勤的身影,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火熱的場景,一項項可喜的創造,是河北奮進新時代的精彩注腳和生動證明。全省兩會剛剛閉幕,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的全媒體記者又踏上了“新春走基層”的路途。從1月21日(農歷臘月十六)到2月19日(農歷正月十六),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多路記者小分隊將切實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記錄各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省委“三六八九”工作思路,扎實抓好“三件大事”,推動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實踐和故事,用全媒體報道的形式,通過“報告春消息”“一線好故事”“從熱銷年貨看供給側改革”“陪你一起過除夕”“紅紅火火過大年”等系列報道和專題策劃,和您共同見證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奮斗又一春”。
作為河北報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報道的重要開篇,“新春走基層”今起開欄,敬請關注。
室外寒風刺骨,窖內溫暖如春。1月20日,張北縣德勝村村民徐海成正忙著分揀儲存窖里成堆的微型馬鈴薯。“昨天張北豐茂公司訂購了10萬粒,每粒就按兩毛五算,一下就能掙2萬多元。總書記為咱籌謀致富路,小土豆變成了金豆豆!”
徐海成說的“小土豆”,其實是微型薯,是馬鈴薯的原種。靠著種植微型薯,2017年底,徐海成脫貧,還被評為“*美德勝人·致富帶頭人”。
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是,2017年1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來到德勝村。就在徐海成的家里,總書記和基層干部群眾圍坐一起算脫貧賬。那時,德勝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12戶445人,徐海成家是其中之一。
“德勝村主要種植馬鈴薯,但當時規模小,不成氣候。總書記在俺家,看了微型薯瓶苗,得知種微型薯更掙錢,鼓勵俺們把這個產業做大。”徐海成回憶說。
2017年春天,在省工信廳駐村工作組的幫扶下,德勝村一口氣建起280個微型薯大棚,建檔立卡貧困戶每戶只需花1000元,就可租1個大棚。
徐海成當年就租種了6個,賣出50多萬粒微型薯,收入10萬元。去年,他又擴大規模,與別人合租了20個微型薯大棚。“過去土豆論斤賣,現在種薯按粒賣,指甲蓋大小一粒就能賣二三毛錢。今年能凈賺20萬元以上。”算起增收賬,徐海成喜上眉梢。
徐海成與妻子裴秀萍一起貼窗花,他們身后是即將完工的新民居,預計今年夏天全村人就能搬進新家了。 記者賈恒 耿輝攝
如今,村里種植微型薯的農戶已達180戶。280個微型薯大棚種植,已經成了德勝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村黨支部書記葉潤兵介紹,去年村集體向村民出租大棚收入41萬元,村民收入達560多萬元,*一項人均增收4790余元。
2018年底,經張北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復核確認,德勝村只有1戶2人因病達不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為0.17%,實現了整村脫貧出列,摘掉了貧困帽。
新春來臨,德勝村連連“得勝”—馬鈴薯成功注冊了“御富德勝”商標,還通過了國家綠色認證;德勝村入選了第八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地里種下“金豆豆”,地上豎起“鐵桿莊稼”。村里建了兩座5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去年收益達到72萬元,村集體經濟從弱到強,給未脫貧戶每戶年發放3000元,兜住了保障底線。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000元,比2016年翻了近一番。
貼窗花、炸年糕、買年貨,徐海成和媳婦正歡喜著準備過年。今年夏天,他們家會和村里人一起搬進統一建設的新民居,住上二層小樓。“盼著總書記能再來德勝村,看看俺們今天的紅火日子!
相關新聞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