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赫章縣貧困戶抱團參與發展食用菌產業
蔬菜網 時間:2019/2/20 來源:畢節日報 閱讀數:558 網友評論:7
近年來,貴州赫章縣聚焦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調結構、優產業、提水平”的要求,創新扶貧開發思路,讓貧困戶抱團參與發展食用菌產業,以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雙坪鄉2017年引進貴州菇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河泉、新田2個村建立占地200余畝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基地采用“公司+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吸納社會金融資本、扶貧產業資金、貧困戶“特惠貸”共1000余萬元建設而成。采用“4321”的利益聯結機制,即項目純利潤的40%按投資資金的出資比例分紅;30%作為土地集中收益,以土地參股比例進行分紅;20%作為貧困戶的滾動聯結資金;10%作為市場風險預防基金。2017年底,該鄉向430戶入股貧困戶發放收益分紅51.6萬元,戶均分紅1200元,有效破解了當地“集體經濟空殼村”這一難題。
結構鄉以“大黨建”統領“大扶貧”,圍繞“一園四區”產業布局,按照“運行一個機制、側重兩個著力、樹立三種意識、打造四張名片”的1234發展思路,培育發展食用菌產業——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2017年5月,結構鄉正式成立貴州省云上結構食用菌開發有限公司,通過引進技術人才,采取“三個一點”的籌資方式,即爭取一點扶貧資金(200萬元),組織一點“特惠貸”(500萬元),申請一點“特農貸”(500萬元),組建以群眾利益*化為主的龍頭企業,從事食用菌種植、初加工(主要烘干、精包裝等)及銷售;投資2000萬元在毛姑社區建設食用菌基地300畝,覆蓋大寨村和大山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按照“統一規劃、統一種植、統一指導、統一預防、統一銷售”的原則,提供固定崗位30個,為群眾創收200余萬元。
組織群眾參與入股分紅。結構鄉組織群眾流轉300余畝土地建成食用菌大棚500余個,建成冷庫1500立方米,先后種植香菇、大球蓋菇及羊肚菌等食用菌。公司盈利后,釆取“55315”的利益聯結模式,即55%歸村社一體合作社(其中15%為風險補償金,15%為二次分紅金,15%為“特惠貸”分紅金、扶貧資金捆綁貧困戶保底分紅、土地入股分紅,10%為公積金),30%歸公司管理運營(其中10%為風險補償金、10%為擴大再生產基金、10%為公司激勵考核基金),15%歸技術團隊(其中10%為風險補償金、5%為激勵考核基金)進行分紅,截至目前,共分紅120余萬元。
創“云上蘑菇”品牌做大產業鏈。結構鄉氣候適宜,自然環境優越,是生產食用菌的*場所,公司對產品進行精挑細選,實行兩條銷售渠道,一條渠道烘干走干貨市場,另一條渠道走鮮貨市場,所種植的食用菌在市場上被*一空,遠銷四川、云南等地。為此,結構鄉創立“云上蘑菇”品牌,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為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新聞
- 昭通魯甸縣建食用菌基地助貧困戶增收(圖)
- 貴州省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正式掛牌成立(圖)
- 貴州西秀區食用菌基地搶抓時節種香菇(圖)
- 河南沈丘縣智能化食用菌生產“錢”景誘人(圖)
- 廣西印茶鎮發展食用菌產業助群眾脫貧(圖)
- 陜西印臺區打造食用菌基地助力脫貧攻堅(圖)
新聞關鍵字: 食用菌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