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米易縣麻隴彝族鄉:小小芋頭 助農增收
蔬菜網 時間:2019/2/26 來源:四川黨建網 閱讀數:451
近年來,四川米易縣麻隴彝族鄉堅持質量*、綠色生態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有機、無公害品牌戰略,努力調整產業結構,引進紅芽芋種植,經過3年的發展,小小芋頭成為了該鄉農民增收致富的經濟增長點。
據悉,紅芽芋是芋類品種之一,屬于廣東農家品種,多在田邊、地邊作邊際栽培,因含淀粉較多,具有口感好、細膩、栽種成本低、病蟲害少、畝產量高等特點。
2016年在鄉黨委引導、村兩委的鼓勵下,麻隴彝族鄉照壁村致富帶頭人沙海龍了便和村里的一些村民試種紅芽芋。幾年下來,光他家就種植了10畝紅芽芋,每畝產量能夠達到3000-4000斤,單單靠紅芽芋他就有接近4萬元收入。為拓寬銷售渠道,幫助村民外銷,沙海龍當起了本村的收購人員,通過網絡的方式,將村民種植的芋頭收購后分類進行外銷。
麻隴彝族鄉照壁村海拔1500米,光照充足。根據本地氣候條件,每年的1-4月種植紅芽芋,秋末冬初收獲。為了賣上一個好價錢,做好下一季的播種工作,32歲的村民楊海芬正帶著放寒假的兒子來到山坡上,采摘*后一批的紅芽芋。這已經是她在產業結構調整后,第二年種植該品種了。楊海芬說,現在她每年的紅芽芋都要賣一兩萬元。
由于市場銷售前景好,照壁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從*初試種植200畝紅芽芋,已經發展到今天的1200畝。種植面積逐漸擴大,紅芽芋已經成為了該村的支柱產業,該村人均收入增加了4000-5000元,群眾生活越過越紅火。
麻隴彝族鄉照壁村黨支部書記侯付國說:“以前我們村主要是種植油桃、核桃為支柱產業,但是近年來這些產業效益已經不好了。我們就大力發展‘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種植紅芽芋,兩三年的時間我們就發展到了1200畝。”
麻隴彝族鄉全鄉共種植紅芽芋2000畝。截至目前,麻隴彝族鄉紅芽芋銷售已經進入尾聲,據統計全鄉產值達到了600余萬元。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