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豫聯手 蘭考鹽堿地種出致富金瓜
蔬菜網 時間:2019/3/5 來源:北京日報 閱讀數:445 網友評論:1
2017年2月27日,誕生“焦裕祿精神”的河南省蘭考縣脫貧“摘帽”。兩年后的這個春天,蘭考蜜瓜種植戶正在大棚里勞碌著,蜜瓜苗已經長到半米高,到4月底,蘭考蜜瓜就能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
“‘摘帽’不是終點,小康才是目標。在蘭考種蜜瓜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源于一個偶然的發現。”站在當地的扶貧大棚里,北京市新發地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玉璽告訴記者,蘭考地處黃河故道,多風沙、多鹽堿地、自然條件惡劣,單純種植糧食作物收益低,但他在2017年9月帶隊到蘭考調研時發現,當地土壤透氣透水性好,日照充足,適宜種植蜜瓜、紅薯等農產品。
張玉璽的建議立刻得到了蘭考縣縣長李明俊的支持。“只要農民有收益,新發地在蘭考的扶貧工作需要任何幫助,我們都大力支持。”李明俊說。
說干就干沒那么容易,畢竟當地群眾沒種過蜜瓜,心里打鼓。“要讓農民干,先讓農民看。”張玉璽回憶說,當時他帶領團隊想了這么一個法子,讓新發地“大王”先到蘭考種蜜瓜。
新發地“大王”是新發地按單品銷量排出的“銷售大王”。據張玉璽介紹,新發地每年總銷售額的百分之四十都是由這些“大王”貢獻的。
當年,在張玉璽的協調下,新發地“蜜瓜大王”、河北人張宗志帶領團隊來到蘭考,建立了萬畝蜜瓜種植示范基地。去年,他的蜜瓜銷量達到4000噸,全部銷往新發地。
“按照我們的種植經驗,每畝蜜瓜按每年種兩茬計算,年收益大概是2.5萬余元,扣除農資、人工等成本8千多元,純收益可達1.7萬元。”張宗志給記者算了一筆精細賬。當地種植戶嘗到了甜頭,自然有種植熱情。目前蘭考縣共發展蜜瓜種植面積10139畝,今年計劃種植蜜瓜面積達到2萬畝,帶動80戶貧困戶共240余人實現就業。
張宗志在蘭考建立了標準化的蜜瓜生產示范基地,育苗由基地負責。當地農民可以通過基地的規范化建設學習育苗,也可以直接買瓜苗,育苗基地還雇了當地貧困戶并吸納農戶以土地參股。
出租土地掙租金、大棚里打工掙工資、年底還有入股分紅,對于當地群眾來說,這三者加起來是一筆很可觀的收入。“我用自家土地入股了新發地育苗基地,平時在基地打工,每月可掙2000元左右的工資,年底還可以拿到出租土地產出的蜜瓜銷售利潤49%的分紅。”蘭考縣新莊村村民王艷艷原先是貧困戶,現在不僅脫貧了,每年除了家庭必要開支外,家里還能有一萬多元的盈余。
種植大面積鋪開,怎么保證貧困戶收益?張玉璽告訴記者,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設立了“蘭考館”和“蘭考蜜瓜專賣區”,為蘭考蜜瓜打品牌、創銷量提供了保證。“大王”帶頭抓育苗、銷售,中間種植歸農戶,這樣農戶就沒有風險,旱澇保收。張玉璽將這個模式稱為“龍頭企業做兩端、農民兄弟干中間、普惠金融惠全鏈”。
如今,蘭考蜜瓜的品牌效應已經輻射到了其他蘭考農產品,蘭考紅薯“苗條薯”等農產品品牌不斷在新發地市場培育。
而在蘭考高場村,一個占地300多畝的北京新發地蘭考農產品批發大市場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計劃今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張玉璽告訴記者,目前蘭考相關部門正與北京新發地商討,有意將該市場交由北京新發地托管、經營。“不斷成熟的品牌以及未來可期的經營模式,將讓更多的蘭考農產品走進北京,成為蘭考人民持續致富增收的新引擎。”
相關新聞
- 新疆布爾津“冰激凌蜜瓜”成熟 助力村民增收...
- 甘肅:蜜瓜田里話豐年(圖)
- 新疆木壘“沙雀蜜瓜”喜獲豐收
- 甘肅玉門市蜜瓜“抱團”闖市場
- “民勤蜜瓜”網售超四成
- 武威市:助力農產品上行 沙漠黃金蜜瓜在云集2...
新聞關鍵字: 蜜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