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項城市:返鄉創業 蘑菇王變身致富“領頭羊”
蔬菜網 時間:2019/4/3 來源:山西農民報 閱讀數:552 網友評論:7
美麗三月,春意盎然。筆者走進河南省項城市王明口鎮牛灘村,映入眼簾的是蘑菇大棚中繁忙的景象。蘑菇種植已經成為牛灘村百姓經濟收入的支柱產業。
勤勞的牛灘村村民談起蘑菇種植都合不攏嘴,講起王海峰的故事更是娓娓道來。
王海峰,今年43歲,是牛灘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一名返鄉創業的有志人士。
初見王海峰,筆者的感覺是,此人精神十足,說話干脆利落。王海峰以前在蓮花味精廠工作,由于廠里經濟效益不太好,2011年決定到上海創業。考慮到自己在蓮花味精廠跑過運輸,王海峰打算重操舊業。買車、找人、接活……在那段時間里,王海峰在上海這座陌生的城市里奔波,累了就睡地板,餓了就用饅頭充饑。經過艱辛的付出,王海峰把自己的運輸車隊組建了起來。經過5年的發展,車隊有了100多輛車。靠著自己的誠信和良好的管理,王海峰賺到了人生的*桶金。
*,王海峰回到家鄉,看到家鄉比較落后,心里很不是滋味。2016年6月,王海峰決定回鄉創業。王海峰說,雖然他當時在上海發展得很好,但他的“根”在周口,心中對家鄉的責任讓他踏上了返鄉的路,他要為家鄉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經過多方考察和了解,王海峰打算進行蘑菇種植,原因有二:一是種植蘑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二是可以帶動百姓共同致富。
王海峰返鄉創業的消息得到家鄉人的支持和肯定,王明口鎮政府積極為他辦理相關事宜,并在政策范圍之內給予支持。很快,王海峰的10個蘑菇大棚建了起來,每個大棚占三分地,集約種植,分上下6層,夏季種草菇,冬季種雙孢菇,每個大棚年純收入5萬元。
王海峰有一股鉆勁兒,遇到難題,他總是積極向他人學習。正是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王海峰的蘑菇種植有了收獲,*次開棚銷售就盈利40多萬元。王海峰并沒有止步,他又擴建了50個大棚。
大棚一多,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幫忙。村民孫建春是貧困群眾,他來到王海峰的蘑菇大棚幫忙,每個月有1200多元的收入,還不耽誤自己家里的活兒。目前,150多人在王海峰的蘑菇大棚干活,其中貧困群眾就有14人。
愛動腦筋的王海峰還通過網絡把蘑菇銷售到韓國。他還帶動了王明口鎮周邊種植蘑菇,實行的“公司+基地+農戶”的合作方式很受大家歡迎。
前不久,項城市市委書記劉繼標來到王海峰的蘑菇大棚察看,這讓他信心倍增。“一個人富不算富,只有把周圍的老百姓都帶富,才算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下一步,王海峰計劃拿出10個蘑菇大棚租給貧困群眾,他只收租金,收益歸貧困群眾,而且貧困群眾的租金可等到有收益后再交。這個消息傳開后,大家紛紛為他點贊。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