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銅梁侶俸鎮冬日蔬菜基地內收種忙(圖)
蔬菜網 時間:2018/1/17 來源:華龍網(重慶) 閱讀數:504 網友評論:2
近日,在重慶市銅梁區侶俸鎮新學村蔬菜基地,熱鬧的勞動場面驅散了冬日的寒冷。
放眼望去,一排排白色大棚和一畦畦綠色的蔬菜格外引人注目。幾十位農家婦女有的采收蓮白、瓢兒白,有的躬著身子栽種菜秧,有的在地里除草,歡聲笑語在田間蕩漾。
“侶俸鎮是重慶主城蔬菜供應鎮之一,全鎮40多個蔬菜業主種植蔬菜兩萬多畝,年產無公害蔬菜7萬噸,其中70%銷往主城的市場。從去年開始,鎮里的蔬菜開始由無公害蔬菜向綠色蔬菜發展。”侶俸鎮蔬菜辦公室負責人劉邦群介紹說。
在銅梁一家蔬菜合作社大棚里,技術員鄧長華和工人正在觀察西紅柿秧苗的長勢情況。他小心翼翼地揭開地膜,仔細查看秧苗的返青成活情況。
“這六七個大棚里的番茄苗基本都活了,為了應對寒冷,我們在大棚下加了地膜平鋪和小拱棚保溫度,這相當于給秧苗穿了3層保暖衣。這幾個棚的番茄在4月下旬就要上市了,我們比其他地方的番茄早上市至少半月,價格就非常可觀了。”鄧長華說。
在基地內蔬菜管理房的墻壁上,《蔬菜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十分醒目,而在另一間專用的工作房里,擺放著檢測農藥殘留的設備設施。
侶俸鎮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安檢員劉啟紅將從不同的地塊采集到的樣品放入專用塑料袋里。她介紹說,運輸到市場的鮮菜要經過基地和侶俸鎮監管站兩道嚴格檢測才能發往市場。從全鎮的情況看,經過幾百次的檢測,上市的蔬菜都能成為市民的“放心蔬菜”。
在一塊開闊的蓮白菜地里,50多歲的農婦張德英和七八位農家婦女將采下的蓮白去掉黃葉邊皮后放入筐里,再抬到機耕道上。攀談中,筆者得知,她們是新學村的留守婦女,在蔬菜基地務工已經有好幾個年頭,現在每天上班8個小時,有穩定的收入,加班還將得到另外的補貼。
談起在蔬菜基地務工的好處, 張德英笑著說,“前些年閑著無事就打牌,現在我將自家的土地租給業主,能夠得到租金;再在蔬菜基地里打工,能得到工錢。一年下來,至少有一萬五六的收入裝進荷包,加之在家門口打工,老人小孩都能照顧得到。”
據劉邦群介紹,全鎮兩萬畝蔬菜基地吸納的留守村民在兩千人左右,蔬菜產業帶動了村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近來,鎮村又著手在蔬菜基地做發展集體經濟的文章,通過村和村民、業主共同入股的形式,實現三方共贏的局面。
在合作社的選菜棚里,農民工將精心挑選的蔬菜捆成束狀裝箱,這些蔬菜將供給主城一家航空公司和五星級酒店,此外,還供應給城區一些機關食堂。
驅車在蔬菜基地行馳,在條條水泥公路和筆直的水渠兩邊,是一望無邊的菜地,工人們整地、播種、種植、采收的勞動場面撲面而來,令人感奮不已。
新年之際,田野里有了人勤春早忙增收的新氣象,增產增收就有了保證。
相關新聞
- 凱里市擬建萬畝蔬菜基地(圖)
- 聊城馮官屯:“王老三”蔬菜銷京城(圖)
-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窖儲蔬菜保新鮮 增產...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獲豐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2)
-
- 不好
(0)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