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誕生兩家*供港蔬菜基地(圖)
蔬菜網 時間:2018/1/29 來源:德州新聞網 閱讀數:614
近日,室外天寒地凍,夏津縣雷集鎮朱莊樂農蔬菜基地的大棚內卻春意盎然。“我們的菜可貴著呢,一斤西紅柿能賣到6元,是市場價上普通西紅柿的6倍。”談及種植的蔬菜,樂農蔬菜基地的負責人周教明頗為自豪。
前不久,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新供港蔬菜備案種植場名單,樂農蔬菜基地榜上有名。這也是繼該縣雷集優農供港蔬菜基地之后的第二家*供港蔬菜基地。這兩家*供港蔬菜基地都位于該縣雷集鎮,兩基地的直線距離不過1000米。
供港蔬菜基地在食品安全保障、監管力度方面要求十分嚴格。基地的土壤、水源、空氣等全部符合要求才準予備案。生產過程必須嚴格按照內地和香港的有機生產規程生產,并實行全過程監管,嚴格抽檢,檢驗標準中僅農殘限量就3300多項,并經常修訂,一旦有一項抽檢不合格,基地便進入“黑名單”。
面對如此嚴苛的標準,夏津又何以在一年多的時間里誕生兩家*供港蔬菜基地?
早在去年初的該縣第十四次黨代會,該縣探索實行“差異化”考核方式,考核鄉鎮(街道)不搞“一刀切”,鼓勵鎮域立足優勢、突出特色謀發展,*限度撬動鄉鎮(街道)經濟社會發展源動力。“抓特色、增實力、強動能,讓我們在搞活鄉鎮發展上可以有的放矢。 ”雷集鎮黨委書記隋榮霞坦言。
正因為這一理念,該縣立足產業特色優勢,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圍繞綠色生產、有機生產,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業新六產發展,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提質增效,使蔬菜生產向高端化、品牌化發展,打造有機蔬菜、供港蔬菜品牌,積極打造京津冀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和北京市民的“菜籃子”。
除了受政策的影響外,更重要的是被高收益所吸引。
站在一棚西紅柿的地壟間,周教明向筆者介紹起了收益。“我們兩個基地每年的供港蔬菜產量在750萬噸左右,生產的西紅柿、黃瓜、尖椒、南瓜、等有機蔬菜不用化肥、農藥和激素,全靠有機肥和人工除蟲除草,每畝地的有機蔬菜產量只是一般農產品的50%至60%,畝產5000斤左右,勞動成本卻會大幅度增加,每畝成本近萬元。 ”但是每斤有機蔬菜的價格卻是傳統蔬菜的5至10倍,畝產純收入達1.5萬多元,是種植傳統蔬菜的3倍,是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的15倍。
借助供港蔬菜的品牌效應,夏津將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服務體系等方面給予政策、技術、資金支持,進一步提升蔬菜質量,促使蔬菜產業上檔升級,推動農業脫胎換骨。計劃到2020年建成*現代農業示范基地40萬畝以上、京津冀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60萬畝,把有機蔬菜打造成繼桑產業之后的第二大名片。“鎮域強則縣域強,通過確立鄉鎮差異發展思路,重塑考核指揮棒,幫助干部找準工作側重點和著力點,增強了開展工作的針對性,讓特色更特、優勢更優。 ”夏津縣委書記才玉璞說。
相關新聞
- 凱里市擬建萬畝蔬菜基地(圖)
- 聊城馮官屯:“王老三”蔬菜銷京城(圖)
- 新疆吉木薩爾縣泉子街鎮窖儲蔬菜保新鮮 增產...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獲豐收(圖)
- 把握時間差 陽泉禪房村冷涼蔬菜有賺頭(圖)
- 西北冷涼蔬菜36小時送上東南沿海食客餐桌(圖)
新聞關鍵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蔬菜網”(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蔬菜網(Veg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蔬菜網”(Vegnet.com.cn)聯系。